这段时期,越南人民一直争斗为了争取独立自由。征氏姐妹(Hai Ba Trung)起义(40年至43年)正是第一战斗,248年是赵妪(Ba Trieu)起义。六世纪,交州爆发了李贲(Ly Bi)之乱,李贲称帝,建立万春国政权,但只存在一段时间。受中华帝制统治之下,越南人民爆发了数多起义战斗,包括:梅叔鸾(722年)、冯兴(766年至791年)等战斗。最后,于938年在白登江,吴权已打败南汉郡争取独立自由,并结束了一千年中国统治制度。
征王政权(40年至43年):
根据越南一带的传说,征氏姐妹出生在麊泠(Me Linh)县(今越南河西和永福郊区)的一个雒越族军人家庭,是古代雄王的外曾孙女谩善Ma Thien)的女儿。征侧的丈夫诗索(Thi Sach)则是朱鸢县雒将的儿子。当时东汉所派遣的交阯太守苏定是一个“张眼视钱”的财迷。征氏姐妹从小耳濡目染军事技能和汉朝官吏的横征暴敛。东汉建武十六年(公元40年),雒将诗索被苏定处死后,征氏姐妹在喝门举兵,攻取交趾,九真、日南、合浦等地蛮夷纷纷响应,汉朝太守苏定逃往南海郡。征氏姐妹总共夺取了65座城池,许多骆越军人顺从她,征侧被推举为“征王”。交阯刺史和各个太守只能自守。史称征朝,活动范围南达今越南中部,北到今广西钦州、北海、防城等地。
征王政权存在三年(40年至43年)。后来,东汉派出残暴不仁的老将马援(Ma Vien)才能打败征王政权。
赵妪政权:
赵妪(Trieu Au)或赵氏贞(Trieu Thi Trinh)和兄长赵国达(Trieu Quoc Dat)生于军安县(今清化省安定县),是当地有势力的首领,父母早亡,与兄嫂相依为命。248年兄妹发动起义。传说赵妪作战时将其绑在背上,身穿盔甲,头插金簪,脚穿象牙鞋,骑在象头上冲锋陷阵。起义军多次打败吴军,曾杀死了交州刺史。交州、九真二郡人民纷纷起来响应。吴军有言:“横戈当虎易,对面婆王难”。 有人劝她应该出嫁,她回答说:“我要乘劲风,踏恶浪,斩杀东海的鲸鱼,驱逐吴军,光复河山,砸烂奴隶枷锁,决不卑躬屈膝地做人家的妻妾!”。
然而不久战局开始变化。东吴特派名将陆胤(Luc Dan)做交州刺史。248年,赵妪和所有义兵都英勇捐躯。
前李朝(542年至602年):
前李朝,是指由公元6世纪中期越南北部地区领袖李贲为开始的万春国势力。由于后来11世纪初出现了李朝,所以这个由李贲建立的势力又被称为前李朝。势力范围包括梁朝的交州[1]等邻近数州,以南与占城国交通。这势力一直在断断续续地与梁朝争持下巩固下来。
下述政权系统都属于前李朝:
李南帝(542年至548年)
姓名:李贲(Ly Bi)
原籍:太平(Thai Binh)
出生日期:不明。542年李贲打败中国梁军,并上位皇帝(544年)自称“李南帝”,国号为“万春国”之名。
赵越王(548年至571年)
姓名:赵光复(Trieu Quang Phuc)
原籍:府永祥(Phu Vinh Tuong)
548年,李贲死后,赵光复自称“赵越王” 。557年赵越王再一次打败中国梁军,并获得国家自主,同时也设立了新独立之权。571年,由李佛子(Ly Phat Tu)攻其不备,赵越王败战而死。
李佛子(556年至602年):
546年,赵光复和李贲部下同姓将领李佛子分别领导。赵光复和李佛子两势力互相争持,557年李佛子攻打赵光复。最后,双方以君臣洲为界,将地盘一分为二:以北属李佛子、以南属赵光复。571年,赵光复逝世;李佛子势力兼并了赵光复势力,占领了全部地盘,自称南越帝,根据地在峰州。
602年,隋朝要求李佛子进长安朝拜皇帝。李佛子违抗隋朝的旨令,派侄子李大权率军守龙编城,将领李普鼎率军守鸟延城,李佛子自己率军守“越王古城”。603年年初,在杨素推举下,隋朝派长安人刘方(卒于605年)为交州道行军总管领军进攻,在都隆岭击败前来迎敌的李佛子二千人军队。隋军围困古螺城,将被迫投降的李佛子押回隋朝京都长安。前李朝灭亡。
丁建政权(687年):
从618年至905年,我国被中国唐朝统治之下。679年,唐朝开始设立安南都护府,从此,我国被中国史称为“安南国“之名。
687年,唐廷任刘延祐(Luu Dien Huu)为都护,兼任“本管经略招讨使”。刘延祐到任后把原先岭南“俚户”的旧输半租,改为输全租,导致俚户不满,并由交州人李嗣仙(Ly Tu Tien)领导起义。但计谋败露,李嗣仙被刘延祐所诛。其后,李嗣仙余党丁建率众起事,攻破安南都护的官府,击杀刘延祐。丁建末称王,但他领导的政权真是独立政权自主。
梅黑帝(722年):
姓名:梅叔鸾(Mai Thuc Loan)或称梅玄成(Mai Huyen Thanh)
原籍:河静省,天路县
梅叔鸾出生于贫穷家庭,他本身也被唐朝必劳动受苦受累不可。722年攻占安南都护府,自称“梅黑帝”,同时招募“群蛮子弟”,加入人数达十多万,于是平定梅叔鸾势力。后来,唐朝只好派出大军才能打败梅叔鸾和他的义士。
冯姓政权(?-791年):
布盖大王(?-789年)
冯兴出生在当时唐林(Duong Lam)地区(今越南河内市外区)的一个富裕的家庭,身强体壮。在791年(唐贞元8年),冯兴与他的弟弟冯骇接受杜英翰的建议,率众起义。唐安南都护高正平(Cao Chinh Binh)发兵镇压,为冯兴所败,高正平忧惊而死。
冯安(789-791)
冯兴去世后(789年),其子冯安(Phung An)继立。冯安为他上了尊号,称为“布盖大王”(Bo Cai Dai Vuong)。“布盖”两字是汉字(亦是“大王”的意思)。791年,唐廷任特别狡猾赵昌(Trieu Xuong)为安南都护,冯安只好输诚。
杨清政权(819年至820年):
唐宪宗时,出身“酋豪”的杨清(Duong Thanh),因不满安南都护李象古行为“贪纵”,加上自身从驩州刺史迁任“牙门将”,于是郁郁不快。819年农历十月,因有黄洞蛮作乱,李象古(Ly Tuong Co)命杨清率兵三千前往镇压。杨清在途中倒戈相向,进攻安南都护府,杀李象古。唐廷便命桂仲武任都护,意图安抚杨清,授任为琼州刺史,但杨清不从,在安南境内肆行“刑戮憯虐”,导致当地“人无聊生”。桂仲武便联络安南各地酋豪,逐步壮大实力,数月后聚集起七千余人。其后,唐军收复杨清据地,并杀杨清。
上述正是最明显的政权系统,建立于抗北属起义之后,包括各种各类的规模。虽然,这不是所有北属时期的起义抗战,但是通过上述政权,导致今人了解了一部分历史。